主页 > 实务文章 > >资讯详情

青年律师培养之思:人文教育须与实战技能齐头

    2019-07-31

六月的深圳,骄阳似火,比骄阳更火热的,是深圳青年律师们渴求专业化的炽热之心。6月5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倍倍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郑武平老师及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姚飞主任、秦龙律师一行到访守静。

借此机会,守静律师事务所举办了以“青年律师的培养与成长”为主题的第78期守静讲堂。几十名来自深圳、广州等地的青年律师与高校法学教授齐聚守静中和堂,分享执业感悟、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心智、孕育新知。守静所赵航律师、田鹏律师、章美俊律师等出席并热情地接待了到场的嘉宾与同行。

沙龙第一阶段,由郭倍倍副教授结合“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培养”这一主题,为在场的律师同仁传道、授业、解惑。有老师在的地方,我们永远都是学生,郭老师的讲授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大学的课堂,有情怀、有思想,也有实战技法与理论支撑。

 郭老师指出,当下国内高校的法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快餐式”教育的弊病,具体表现在“浸泡”时间不充分。例如,受司法考试等因素的影响,法学生的本科课程学习被密集地压缩在四到五个学期以内,导致学生“汲取”内容上的不充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衔接。

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缺失问题更为突出,青年学子群体的心态较为浮躁。郭老师借用水桶理论来比喻,技能的教育相当于水桶的侧板,大家的着眼点常常在于如何加高侧板装更多的水;而人文教育是水桶的底板,决定了大家可以承载的重量。因此,并不是侧板越高装的水就越多,底板的厚度不够会导致漏水,让水桶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他强调,青年学子、青年律师不仅要着眼于理论、实战技术的研究学习,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思想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之间穿梭,在人文修养和实践技能之间交叉补强,才能走得稳、走得高、飞得远。

 基于以上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希望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该项目致力于在法学院学生、律师(团队)和教师三方建立起有效的链接。“主题”指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是律师(团队)的业务方向,也是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问题所在,三方通过共同的主题展开深度合作。

新型实习包含远程实习和在所实习两个阶段,通过远程实习,学生和律师(团队)可以互相有更多的了解,试错的成本相对较低;经过远程实习的了解与观察,律师(团队)择优选取学生到所实习。整个实习的时间远远超过目前常见的集中实习,律师(团队)也可以藉此更好地培养后备力量。

 以上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都旨在帮助学生们在未来执业的道路上尽快地适应工作节奏,避免犯低级错误,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卓越的青年人才梯队。这种培养人才方法论也与守静培养青年律师人才队伍的制度设计相得益彰。
 沙龙第二阶段,由守静所青年律师代表田鹏律师,为在场嘉宾带来《青年律师的专业化进阶之路——4步法》主题分享。

田律师认为,青年律师的专业化进阶之路,既离不开律所的培养,也离不开辩护律师的“自养”。作为一名辩护律师,在学校时要泡在图书馆,在律师事务所就要泡在“案海”里,青年律师具有独特的优势: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理论前沿。

 

因此,青年律师不仅要在案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要在实战辩护中把经验提升为方法论——模型化。唯有把辩护经验模型化,才能如数学的计算公式一样高效、精准、举一反三,法庭辩护瞬息万变,唯有辩护经验模型才能让辩护律师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直击靶心。具体到经验分享,田鹏律师谈了以下三点:

1业务本体,极致匠心

   作为新一代青年律师,如果过份相信了所谓的律师营销或技巧,忽视了“业务本体”的打磨与专研,从而影响了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这是舍本逐末的荒诞之事。认真务实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脚踏实地是成功的最佳捷径。把手头的每一件案子都做成精品是青年律师的最佳“名片”。

   至于如何做好手头的案件,田律师表示,所有的案件都无外乎事实与法律两个维度。抽象的标准是“比当事人更清楚事实,比裁判者更懂得法律”。他认为具体的标准是,每一次庭审,如果律师能够做到不需要看任何案卷材料,就能把事实问题讲清楚,那么他就做到了“比当事人更清楚事实”;每一次庭审后,能够做到提交一份观点鲜明、思路明确、逻辑严谨、法条引用恰切的代理词或者辩护词,他就做到了“比裁判者更懂得法律”。

2深入阅读,修炼内功

   新一代青年律师,忙于业务的同时,要精读专业化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能力,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弥合,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当然,这也是有研读方法论的。在田律师看来,深入到一线实战中,毕竟不同于高校读书,要带着目的去精准阅读。青年律师要做到体系化阅读,例如研读50本侦查人员写的侦查类实务书籍、研读50本检察人员撰写的检察实务书籍、研读50本法官写的审判类实务书籍、研读50本律师撰写的实务书籍等等。

   田律师表示:“实务书籍中充斥中司法实践的大智慧,通过阅读可以弥补我们辩护拐角处的“不足”与“盲区”,让我们看到实务中不同角色思考问题的不同思维模式,从而全面打通我们的辩护专业化思维,让我们制定的辩护策略与方案更加务实、精准、有效”。

3笔耕不辍,磨炼思维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也是容易形成幻觉的。那么,青年律师们该如何检验自身思维的“横向和纵向维度”呢?田律师给出了个人看法:“只有写才能知道自我思维的长度。我们每个人也许总感觉自己思维很悠远、悠长,但是只有提笔跃然纸上,才能检测出自己思维的“真实长度”,正可谓不写不知道,一写见分晓”。

   除了写,还应当大胆地讲,只有讲出来才能让周围人知晓和洞察到一名律师思维的深度。田律师认为,演讲也是律师检测自我思维深度的“测量器”。因此,只有“写+讲”才能检测到自己思维的“长度和深度”,唯有此,青年律师方能认清自己、突破自己,让专业化思维更加悠远深长。


粤ICP备19087206号-1 | Copyright © bianjianglawyer.com. 辩匠网 Power by DedeCms